崔振宽山水丨在个人情感空间和艺术语言里反映

摘 要

  崔振宽,陕西长安人,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山水画有悠久的传统,有

崔振宽,陕西长安人,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山水画有悠久的传统,有深厚的积累,但在当代也面临着如何突破前人法则、建构新的现代形态的文化课题,崔振宽先生的艺术从自然世界走向精神世界,在个人的情感空间里和艺术语言里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气象,这对整个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崔振宽的山水艺术的全部内涵是通过坚实的“笔墨”建立起来的。将绘画还原给视觉感官、回归到艺术本位,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时代的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他的笔墨并不单单指向艺术本体的精神建构,同时也指向他所表现的对象——大西北的深沉、悲壮与苍凉。他的笔墨不仅体现出笔墨本体的精神和“内美”,同时也体现出主体的风骨与客体的气象。

崔振宽的山水构图往往是满满堂堂,尤其是那种山不封顶的样态使人们的视线在观赏中由于受阻而产生一种心理抗力。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他的作品有点拥塞之感,其实此乃崔振宽有意而为之也。正是这样,可以说崔振宽的山水不是要将人带入到“可居”、“可游”的境界,而是让人们在那种满满堂堂、迎面覆盖的全方位的笼罩中去领略北方山水四面雄峻的势态,是在这种势态所形成的心理抗力中去感受一种崇高美。

崔振宽的焦墨山水,在笔墨上正处于探新“出格”的阶段,如何做到出而有度,似乎还需要调整,需要对“粗犷”、“张力”加以适当的制约,以求得“大壮风格与高品质笔墨的共生”。为了描绘黄土高原浑朴粗糙的质感,他在放弃流畅、圆润、优雅笔画的同时,还大大弱化甚至放弃皴法,而代之以点线勾画,再略加干擦。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